学术观点

《汉江生态经济带研究与规划》系列之三: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首强

发布者:长江经济带研究发布时间:2024-06-19浏览次数:10

编者按:秦尊文教授研究汉江流域经济20多年,成果颇丰。近日由湖北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了《汉江生态经济带研究与规划》,部分内容系首次公开刊发。现撷取若干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篇目全文刊发,以飨读者。本文为2020年10月9日在襄阳召开“全市‘十四五’规划专家座谈会”的发言。

 

《汉江生态经济带研究与规划》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非常高兴来到襄阳,以来自武汉专家的身份也以襄阳市委决策支持顾问的身份,就襄阳“十四五”城市发展定位问题,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巩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不放弃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首次明确襄阳、宜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个提法为全国首创。由于襄阳排在宜昌之前,讲襄阳是全国首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也说得过去。由此形成的“一主两副”布局彻底改变了我省长期以来的“一特五大”城市发展战略。

但是,襄阳2007、2008年不怎么提“省域副中心城市”了,而提“秦巴经济走廊中心城市”。2008年我作为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院士专家团”成员,来襄阳参加座谈会时,建议襄阳不要这样的城市定位,因为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实力来看,都名不副实,还是要坚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不动摇。从此,襄阳也不再提“秦巴经济走廊中心城市”这个定位了。

2011年省委出台支持“一主两副”发展的文件,还明确“两副”市委书记高配并固定下来,这一做法被称这“省官治市”模式,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省委发出文件的第二年,襄阳发展进入快车道。2012年,GDP突破2500亿元,超过了人口多近一倍的邻居南阳,也同时超过山西省会太原,在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排名中跃居第位。

省委主要领导今年以来在几次关于“十四五”规划工作会议都提了“一主两翼”,其中襄十随城市群即为一翼。这就赋予襄阳带动襄十随城市群发展的重任。实际上,2003年首次明确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时,就要求襄阳带动“鄂西北地域”的发展。

襄阳要有战略定力、有责任担当,高高举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旗帜,勇挑省委交给的重担,在省“一主两翼”布局下推动城市群建设、带动鄂西北发展。

二、坚持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定位不动摇

2013年初,省社科院将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研究作为第一号重大课题,由我带队调研。我把湖北汉江流域主要城市跑了个遍,觉得需要创建一个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后来我在《湖北日报》上专门发表了为襄阳呼吁的文章,就是《创建一个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因为纵观世界,中心城市在流域开发中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如韩国依托首尔这个全球第二大都市的强劲拉动,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汉江奇迹”。要将中国三千里汉江打造成“新的区域经济带”,创造“中国汉江奇迹”,也需要马力强劲的“发动机”。这次调研得到了襄阳市发改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襄阳市社科联、襄阳市科技局的同志高度重视,并且十分敏锐,委托我做《襄阳城市发展定位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我将襄阳定位“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研究结论报告给市委主要领导,当年被写进了市委全会报告。

2014年初,受省发改委委托,牵头编制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我将襄阳这一定位写进了规划文本。2015年5月13日,规划由省政府印发。襄阳定位“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首次进入了省政府文件。

2015年12月,受商务部委托,我牵头编制《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发展规划》,用了近两年时间完成。利用这个机会,我把襄阳定位也写进去了。商务部市场建设司2017年11月1日在湖北省社科院开会,由我宣传解读当天首次全文发布的规划。这是襄阳定位“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首次被写进了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文件。

2016年初,在省发改委的积极推动下,国家发改委决定同意编制《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经过面向全国招标,我非常荣幸地承担了规划编制任务,襄阳定位“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被写进了规划文本。2018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了该规划。这是襄阳定位“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首次被写进了国务院批准的文件。

《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是这样表述的:支持襄阳巩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这里提出的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对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强有力的支撑。《规划》明确要求积极推进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建设”。襄阳拥有汉江生态经济带唯一的自贸片区,应该在带领汉江流域对外开放中有更大作为。

《规划》还明确要求建设襄阳南阳城市圈:推动襄阳和南阳加快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一体化进程,合力打造城市圈。”不过,目前好像还没有大的动静。我编制过国家级、省级城市群规划,对襄阳、南阳都比较熟悉,应南阳市委邀请,南阳所有县市我都去做过调研。我分别和南阳师范学院、湖北文理学院合作,发表过这方面的文章,出版过这方面的著作。我建议襄阳主动发起,编制《襄南城市圈发展规划》,也可叫襄南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现在编制省域内的区域规划,国家发改委不受理、不编制,地方编了也不评审、不批复。而襄南城市圈是跨省,属于国家发改委必须受理的事项,编制规划名义上也是国家发改委的职责。这对襄阳来说,是一个难得机遇。“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们要坚决完成国家布置给襄阳的任务,抓住机遇把“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定位做实、做到位。

三、瞄准中西部非省会首位城市再出发

首先,襄阳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首位城市是湖北打造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需要。建成支点需要多极支撑、多点突破,走在前列需要抢前争先、敢于超越。目前,对照2020年全面小康发展目标,湖北“首位度畸高”等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很突出,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一大障碍。一个“老大哥”,身边围绕着一群“小不点”,这曾是对湖北区域发展格局的形象比喻。记得湖北老领导、全国政协前主席俞正声担任建设部部长时,部里编写的一部城市规划教材,提到的城镇体系不合理的例子就有湖北。要解决“一城独大”问题,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就必须在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加大对襄阳这个全省“第二增长极”的支持力度。襄阳如能成功进军中西部非省会首位城市,对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襄阳已经具备超越洛阳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首位城市的基础。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襄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以来,襄阳经济总量在中西部地区先后超越平顶山、焦作、安阳、许昌、常德、岳阳、南阳、太原等市。2017年是一个重要节点,这就是时隔14年之后,襄阳GDP超过宜昌,重新夺回湖北榜眼位置:襄阳4064.9亿元,同比增长7.2%;宜昌为3857亿,实际增速2.4%;南阳为3377.7亿元,同比增长6.8%。这一年还有一个标志性意义,襄阳已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老二、前面只有洛阳了。2019年襄阳GDP跻身全国城市前50名,又有标志性意义:洛阳5034.9亿元,居第45位;襄阳4812.84亿元,居第46位;宜昌4461亿元,居第51位;南阳3815亿元,居第59位。这里请大家稍注意一下:自2012年襄阳超过南阳后,这次将两者差距扩大到近1000亿元。这也是新世纪以来,襄阳首次距离中西部非省会城市首强只有一步之遥。

再次,襄阳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首强并不是创造奇迹,只是恢复历史的荣光而已。因为,襄阳曾经是中西部非省会首位城市,1995GDP为337亿元,排名居全国第42位(当年的荆州也不错,以329亿元排名第46位,而洛阳以245亿元排名第60位),超过西安(以340亿元排名第44位)、长沙(以320亿元排名第49位)、南昌(以240亿元排名第62位)、合肥(以168亿元排名第98位)等全国18个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在中西部城市GDP排名中,仅次于重庆(742亿元,第9位)、成都(713亿元,第10位)、武汉(606亿元,第15位)、郑州(389亿元,第33位),居第5位。

鲲鹏乘风起、扶摇九万里。我相信,“十四五”期间襄阳一定能建成中西部非省会城市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