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范恒山: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江华章——序《区域协同融通一一长江经济带的“四共”密码解读》

发布者:长江经济带研究发布时间:2024-07-15浏览次数:10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新时代国家实施的一项区域重大战略,经过八年来的持续努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应当坚持系统思维,突出重点环节,加强区域协同融通,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长江经济带发展关乎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地位突出。这一区域覆盖11个省份,国土面积20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21%;人口约有6亿,占比超过全国的40%。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43万亿元,达到全国的46.8%,拉动全国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的经济重心所在、创新活力所在、发展潜力所在,其发展好坏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全国发展的质量与速度,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长江经济带区情复杂典型。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地理三大阶梯,涉及东、中、西三个区域板块,自然环境复杂,经济社会问题多元,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流域一体联动、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率先发展与共同富裕、自主发展与统筹兼顾等一系列问题,在全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说,长江经济带就是整个中国的缩影。这些问题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所面临的难题,如果长江经济带在处理这些复杂经济社会矛盾方面取得成功,将不仅为全国树立良好的典范,也能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长江经济带具独特的比较优势。除了特殊的经济地位,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长江流域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尤其突出的是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链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了经济社会的大系统和市场循环的大通道。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有利于全面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和推动力,为构建国家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长江经济带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使命和行动就是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前面、提供经验。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质量、结构、规模、效益、速度、安全相统一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涉及到发展方式转变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区域实际出发,推动长江高质量发展,要特别注重在如下方面下功夫。

一是强化高水平保护。从长远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是生态,一旦遭到破坏,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要按照中央要求,继续把修复修复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让万里长江变为绿色画廊。最为重要的是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把两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同时,走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保护方面应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强化重点领域污染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从源头上降低污染排放总量。

二是着力构建现代化的绿色产业体系。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绿色发展的本质是产业的绿色发展或绿色化程度的提升,长江经济带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建立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应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要率先对接前沿性科技革命成果,发挥上海、武汉、重庆、南京、杭州、成都、长沙、合肥、南昌、昆明、贵阳、苏州等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推动建立先进制造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三是不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的绿色产业体系有赖于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支撑。长江经济带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长江经济带拥有上海、武汉、成渝三大国家级科创中心及南京、杭州、长沙、合肥、苏州等一大批科创强市,拥有雄厚的科技教育资源,普通高等院校数量和学生均占全国40%以上,全国近一半两院院士和科技人员在这里工作。要发挥科教优势,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攻关,切实提升科技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突破带有“卡脖子”性质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强有力的自主创新能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引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创新驱动带。

四是建高准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是资源要素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是经济循环的基本通道,因而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动力和基本保障。长江经济带要以公平、开放、统一、信用等为主要导向,着力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公正维护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权利,公平地、无差别地为所有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依托基础设施联通促进体制机制对接,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市场壁垒和行政垄断,推动资源要素高效流动、自主配置;以政府守信践诺为引领,促进政务诚信、商业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一体建设,打造诚信交易、扎实履约的社会信用体系。

五是强化精神文明赋能。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全面有效的调动和运用好物质资源能量,更要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思想境界、价值观念、道德素养和工作作风。长江经济带要发挥特有的人文优势,积极打造精神文明建设高地,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特别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革故鼎新、开拓进取;不断求精求实、追求卓越。通过努力,使长江经济带成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发展高地。

区域联动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一个地区的发展动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内生动能即充分调动地区内部资源要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是外聚动能即大力促进地区间的合作。在实践中,各个地区往往着力于第一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个方面。其实,推进地区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强化和提升内生动能,而且会形成仅仅依靠内生动能难以获得的许多益处,包括实现互济互补,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合理分工,做强比较优势;抑制不良竞争,克服瓶颈制约;实现资源整合,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优质服务,促进福利共享;等等。对于长江经济带来说,无论是强化环境保护,还是推动绿色发展,都需要沿线各地区积极主动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内生动能。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深层问题,很难通过独善其身加以解决。照顾现实发展基础,进一步强化地区比较优势;化解产业同质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突出矛盾,推动重要经济社会领域的协调发展;实现做优做强城市特色、强化城市间的联动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发挥战略叠加优势,推进区域重大战略的衔接融通;如此等等,都需要加强合作。可以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合作联动的广度与深度。我们看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八年来所取得的成效,是沿江省市自主努力、奋发进取的结果,更是它们间紧密合作、协力开拓的产物。巩固已有成果,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原则,瞄准建设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区域联动,包括推动上下游联动、干支流联动、左右岸联动等,并把这种联动切实落实到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具体事物和项目上。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四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总结部署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工作。2023年10月,在南昌主持召开的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对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了重要论述。他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区域融合实现了重大提升,区域协同联动不断加强。他强调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并要求沿江省市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增强区域交通互联性、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些论述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特别是区域协同融通联通深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下一步,应紧扣“四共”要求全面推进地区间的合作联动。在“省际共商”⽅面,要脱“虚”向“实”,切实运用好长江经济带“1+3”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开展全流域省际协商和长三角、长江中游、长江上游三个区域省际协商的功效,坚持问题导向,在化解突出矛盾和主要瓶颈、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态共治”⽅面,要继续推进联防联控联治,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扎实推进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更加注重前端控污,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同时,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个轮子的驱动作用,因情制宜、分类施策,把各类生态产品价值全面激发与拓展出来。在“全域共建”⽅面,要一体推进新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有机衔接、智能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完善信息通信网络,协同构建大数据中心体系和公共数字服务平台;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协同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推动营商环境由普惠服务延展到精准管护、由政策优惠深入到规制创新;要统筹谋划产业布局,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协同推进区际间产业转移与承接,一体打造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发展共享”⽅面,要把做大蛋糕和切好蛋糕有机结合起来,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推动共同富裕持续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发展成果全面惠及长江经济带的人民群众。

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以“四共”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协同融通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我们需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受江西人民出版社委托,秦尊文同志组织相关科研人员撰著了《区域协同融通:长江经济带的四共愿景》一书,在这方面先行了一步。秦尊文同志是国内资深的区域问题研究专家,对区域经济特别是流域经济研究颇具造诣。据我所知,他参加过许多国家级、省级流域经济带和城市群课题与规划的研制工作,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也提出过不少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他政治敏锐度高、社会责任心强,南昌座谈会召开不久,他就在有关报刊上发表了《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强化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融通》等文章。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分析了区域协同融通的理论内涵,逐一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的历史成就、宏观背景和操作思路,进一步阐释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发展前景。其研究体现了思想性、资料性和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为研究区域协同融通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值得从事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理论、政策和实际操作的人们关注与阅读。处于关键时期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既需要加大行动力度,也需要深化理论探索,衷心希望秦尊文同志及其团队再接再厉,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江华章积极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范恒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