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主办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论坛(第一期)”召开。论坛围绕“‘十四五’时期咸宁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发展战略”,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吴普所长、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刘俊教授、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景观院张谦院长、咸宁市社科联郑福汉书记作报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教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副秘书长,湖北经济学院财经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徐慧玲副教授出席本次论坛,论坛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李浩教授主持。
咸宁市社科联郑福汉书记指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是咸宁未来发展三大定位。咸宁是茶叶之乡、是兰竹之乡、是苎麻之乡、是桂花之乡、还是温泉之乡,咸宁至武汉高铁28分钟,城际铁路直达城区,临近长江黄金水道,各方面资源丰富。2020年国庆长假期间来咸宁泡温泉、赏桂花的人络绎不绝,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几倍,同时选择自驾游的游客也比2019年同期增多。但是,咸宁的发展还是差强人意,所以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对咸宁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咸宁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不代表把咸宁市建设成为一个“大公园”,它不仅是一个城市单一的发展目标,更是一种与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一脉相承的发展路径。其主要表现在:第一,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和经济建设是高度相关的,需要依托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来推动地方的精准扶贫。第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提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尤其是疫情之后,很多人对生态有了重新的认识。第三,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和文化建设高度契合。咸宁的很多特色文化,包括山歌、拍打舞,以及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都有非常大的价值,需要以公园为载体传承和展现。第四,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和社会治理息息相关。一个城市有足够的亲近自然的空间可以缓解人的焦虑。因此,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典型意义。如果咸宁能够探索出好的路径,也能够给全国各地类似地区提供借鉴。
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吴普所长指出,过去20,中国城市发展理念由过去的“重建设”转化为“以人为本”,“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是符合这一城市发展潮流的。目前,已经有一批大型城市在建设规划中加入“回归自然”的理念,如北京市在5年前已经提出建设公园、廊道、绿道等设施,且在最新的城市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风道”。未来咸宁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要从如下几点着手:第一,“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建设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工业化发展以来,各地在选择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上一直存在争论。海南市在国际旅游岛文件出台之前,面临发展工业还是旅游业的困惑;贵州经过多年论证后才最终决定走“严守生态的同时谋求发展”的道路。因此,只有统一认识,才能够行稳致远。第二,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十八大以来,各地生态文明建设上了新台阶,但“两山转化”的路径仍然在探索当中,咸宁可以借鉴国内浙江丽水、内蒙等地区,及国际上的瑞士、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先进经验。第三,“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的实质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包括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指传统产业概念要用生态的标准和规范来改造;生态产业化是指通过产业把“绿水青山”转化为特色增长极。旅游业虽然是“两山转化”的抓手,但不能仅靠单一的旅游业,而要贯穿一、二、三产业。如瑞士除山地滑雪外,还形成了包括滑雪配套的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集群;贵州选择走“大生态、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大扶贫”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咸宁可以借鉴经验,在自身产业基础上,探索新的发展要素,最终完成咸宁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打造。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刘俊教授指出公园城市建除顶层设计之外,还应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标准体系,并展示地方工作实绩。从公众认知及公众参与便利性的角度制定量化标准。咸宁应全面梳理具有借鉴意义的典型区域,通过典型案例找到发展规律,指导咸宁发展。
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景观院张谦院长指出探索“公园城市”的实施路径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命题。咸宁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具有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也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咸宁的成功经验也能为其他二三线城市提供一个“差异化”定位和“赶超式”发展的成功样本,对丰富“公园城市”发展路径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
探索咸宁发展路径需要跳出传统认知门槛。“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特色定位,更是一个新思维、新理念下的城市战略定位。公园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空间要素的整合,也就是如何打造一个生生不息的内生性系统。“公园城市”不仅是公园和城市的简单叠加,而是探索“三生”要素的融合。
目前,咸宁在整个武汉都市圈及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不占有绝对比较优势,但是咸宁具有非常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咸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园城市的建设,主要原因就在于公园城市创建可以作为各项工作的主要抓手,是“牛鼻子”。
建议咸宁“自然公园城市”建设要抓住如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做大量需求性研究。公园城市建设的核心重点是需求导向,只有弄清楚各个地区的实际条件,摸清需求,才能够统筹布局。二是,要紧抓特色。要精心营造一些亮点,避免做过于宏大的文章,强调自然随性、充满野趣的低投入高收益的项目。可以通过优选一批小巧精致的景观,深度挖掘历史文化,打造自身特色。三是,要打造特色绿色交通体系,构建和武汉无缝衔接的交通路网,立足现有国道、省道等,串联各类风景,打造特色风景道。抢先布局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利用靠近武汉的区位优势,在未来打造一个创新版的自动驾驶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