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智库调研|倒水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思路

发布者:长江经济带研究发布时间:2023-06-05浏览次数:43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组织专家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523日,调研组一行前往红安倒水调研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

倒水河,为红安县境内主要干河,源于大别山南麓,属长江一级支流。倒水河流域有大小河流318条,红安境内有支流 72条,总长595公里。倒水河作为红安县的母亲河,除了生活和农业用水外,还兼具有航运、防洪、旅游等多种功能,对红安县居民的生产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积极响应《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4个安全底线,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等四化同步发展。


 

一、以流域为主体,抓好综合治理

 

坚持“水岸同治”的理念,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共同治理,以通航为主线,实现全流域、全区域统筹保护与协同发展。

 

上游应做好金沙河水库和倒水湿地保护。一是着力构建一套保护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领导管理机制、综合执法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应急管理机制、义务监督员机制与调度督查机制,明确责权分工。二是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借助水质在线自动监测、视频监控、无人机自动巡库、自动报警联动语音播报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建成全方位、多层次、相融合的感知网络,实现水库与湿地资源保护的科学化、智能化。三是实现从“死保水”到“保活水”的转变。相关部门可积极创新保水模式,推进鱼水共生,发展特色渔业,打造水库特色名片,合理确定特色鱼类的投放量和捕捞量,争取保水护水和渔产业实现“双赢”。

 

两岸应着力开展生态截污和蓄水工程构建,积极推进岸线保护修复。从排污口日常监管、水质定期检查、河道执法巡查等各个方面入手,强化监督管理河道水系。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新建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护岸,减少河岸硬化项目,维持河道自然形态。积极开展生态岸线整治,关停部分化工企业,腾退生产岸线,以实际行动还水于民、还岸于民。建设一系列以改善通航为主,兼有保障供水、灌溉及环境改善等多功能的蓄水工程,改善枯水期倒水河通航条件,提升航运能力。

 

下游应积极与新洲区开展水生态修复跨界协作,建立横向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红安新洲两地应加强沟通协作,建立跨界水生态环境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合巡查、响应处置四项合作配合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统一的监测数据共享和管理平台,对重点跨界水体区域内入河排污口、污水处置设施等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与巡查;定期开展倒水河流域综合治理跨区共商研讨会,统一相关治理项目的规划标准和申报建设步伐,高效推进跨界水生态治理。两地可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出资设立倒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资金,根据倒水河水系结构与水质情况界定两地责任划分及资金清算;完善评估机制,对生态补偿协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实施情况进行有效评估。除此之外,还可将共建园区、产业转移、人才培养、技术共享等方式纳入横向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之中,尝试通过“资金补偿+产业链共建”的模式在两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二、坚持系统观念,推动统筹发展

 

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把握红安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及历史底蕴,引导特色发展,走出“绿色增长、集约高效”的四化同步发展路径。

 

推动倒水河航道升级改造,增加水运交通对流域经济社会的有效供给。充分发挥航运对本地产业的带动作用,形成航运带动物流、物流拉动产业、产业推动合作的经济发展循环链。在推动岸线修复与口岸建设时注重发挥生态人文旅游优势,优化水上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可依托红安县的丰富红色资源,打造水上红色旅游线路,创建“将军故里”红色水道。以“中国第一将军县”为主线,以革命英雄故居、革命组织旧址、纪念馆等为节点,串联两岸沿线零散的红色旅游景点,并筹建红色教育政治生活体验馆,将红安打造为周边省市学校或单位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的首选基地。

 

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促进农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优化红安芍、红安花生及红安板栗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鼓励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节水节肥节药技术研究。在种养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关键环节,形成绿色生态导向的生态农业补偿制度,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知名现代生态农业品牌,让绿色产品牵引绿色生产。

 

发展绿色低碳工业,引导产业绿色转型发展。鼓励企业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进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入园集群发展、集中治污,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减少废水和水污染物排放量,对为减少水污染进行技术改造或者转产的企业,通过财政、金融、土地使用、能源供应、政府采购等措施予以鼓励和扶持。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以流域为纽带,加快红安与武汉都市圈的融合发展。紧抓湖北省大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机遇与要求,提高与武汉、鄂州、黄石等地的跨区产业协作与生态治理合作水平,共同推进武汉都市圈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配置、河湖长制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调研组成员:秦尊文,李浩,田野,付晨玉、彭锦(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