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在湖北经济学院财经高等研究院520会议室召开2021年度第二期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长江经济带’碳中和’与生态产品价值评估”,聚焦长江经济带“碳中和”能力的评估技术、评估程序、评估框架的探讨和评估案例的分享,以期为长江流域开展“碳中和”评估提供技术和方案支撑。智库联盟副秘书长李浩教授主持研讨会,来自中科院遥感所、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社科院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并作专题报告或专家点评。研讨会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南京大学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实验室张秀英教授,作“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及其碳中和贡献”的专题报告。报告系统介绍了该研究团队在碳盘查、碳中和预测、区域协同碳减排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估算仍然存下较强的不确定性,精准核算仍然面临较多困难;未来气候情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在IPCC 2.6和6.0情景下最高中和65%、82%的人为碳排放,表明碳中和得以实现的可行性;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均衡,贸易中隐藏的碳排放需要在制定减排任务中被充分考虑。
长江科学院国合处赵登忠教授级高工作“长江流域水电清洁能源碳中和贡献评估”的专题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三峡水库与清江流域梯级水电温室气体重点研究区域、监测实验、监测指标与数据及其主要结论,并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河道峡谷型水库温室气体经验性模型开发及应用示范、河道峡谷型水库温室气体机理性数值模型研制及应用示范、水库温室气体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技术方法体系研究、国际水电清洁能源碳管理与碳交易市场规则对接与清单编制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长江科学院空间所胡承芳教授级高工作“长江经济带综合数据库框架设计”专题报告,报告指出,构建跨省份、跨领域的专业性综合数据库平台、面向国家决策机构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实现国家数据资源体系先行范例是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其主要建设内容为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准备、数据指标体系设计、共享模式设计和大数据分析研究,并提出未来数据库建设要完善科学数据共享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宣传与推广科学数据共享理念和扩大数据共享的广度深度。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周杰副教授作“天空地一体化长江中游生态系统时空格局监测”的专题报告,重点介绍了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及指标体系研究、湖北省地表水氮、磷污染特征与污染负荷估算、江汉平原农业小流域地表水氮、磷污染调查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面向“碳中和”的生态系统碳含量估算、长江中游地区精细作物制图与估产等方面的研究设想,系列研究表明主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碳中和”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丰富对地观测大数据为全方位生态系统监测提供了重要支撑;“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依耐对陆表碳总量及其时空分布的准确估算,厘清“碳源”和碳汇。
专题报告结束后,中国科学遥感所欧阳晓莹副研究员、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所刘陶副研究员、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王春芳副研究员、水利部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马瑞高工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点评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