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北地处中部之中,“中部崛起”由湖北省率先提出。湖北学者研究中部崛起,责无旁贷。秦尊文教授研究中部崛起20多年,成果颇丰。近日结集出版了《中部崛起研究与规划》,部分内容系首次公开刊发。现撷取若干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篇目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中部崛起研究与规划》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美国:改善交通条件,发展制展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美国中部地区可以分成中央东北区、中央西北区,通常被划分在“北部”大区中。
1.改善交通条件,发挥中部区位优势。
美国中央东北区包括位于五大湖、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以及阿巴拉山之间的俄亥俄、威斯康星等5个州。因处于河湖之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煤铁资源丰富,又有五大湖方便的水运以及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的河运,同南部和西部的联系都很便捷。这一点同我国中部的湖北省有些相似,同样有诸多湖泊河系,特别是长江、汉江的水运以及联通南北的京广铁路。在交通上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更是典型代表。
美国独立战争特别是南北战争以后,大批移民越过阿巴拉契亚山,在这片肥沃的处女地上发展大规模农牧业。同时,在东西水陆交通线上建立了一系列商业点,兴建了运河和稠密的铁路和公路网。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虽然我国中部地区和湖北省的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还不能称为“稠密”,甚至在一些省际交界处交通条件还有所恶化,所以,要想实现中部崛起,交通仍是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武汉曾提出“两通(交通、流通)起飞”的战略,可惜后来没有很好地坚持。现在,东部的资金、产业向西部转移必须经过中部,西部大开发中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和出海的铁路、联通东部的公路也必须经过中部,中部实乃国脉所系。因此,要很好地利用武汉的交通枢纽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全国经济和区域经济中的组织作用。
2.发展现代制造业,打造中部产业高地。
美国中央东北区在发展重工业中,相继出现了以芝加哥为首的一系列大中城市。从20世纪初起,苏比利尔湖区铁矿开始大规模开发。这是一个世界少有的大铁矿,开采条件较好,所采矿石经过五大湖和铁路线向东运往五大湖沿岸各大港口。在大湖沿岸形成了一系列大的工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本区现代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湖北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把工业搞上去,才能促进中部崛起;如果满足于当“农业大省”甚至背上粮棉包袱,而忽视加快工业化进程,把原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丢掉了,则是十分令人痛惜的。所以,在中部崛起中,遏制住工业衰退的步伐,重振钢铁工业、汽车等制造业,确实刻不容缓。
3.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解决中部“三农”问题。
美国中北区包括的范围东起密西西比河,西到洛基山麓,共7个州,境内大部为平原。但由于本区开发较晚,在它发展时,东部的工业中心已经形成,因此这里只能成为农矿原料产地。美国中部地区在农牧业基础上,发展了食品工业以及为农业服务的工业,因而这里成了全国工农业生产方面居于突出地位、工农业密切结合的地区。这一点同我国中部类似,工农业密切结合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特点,也是崛起的关键。随着国家更加重视“三农”问题,传统农业区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切忌躺在“农”字上睡大觉。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发展史早已证明,非农产业比农业能创造更多的附加值,容纳更多的就业。因此,我们湖北省既要发挥粮棉油大宗农产品的优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更应注重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这样才能真正地、长效地解决“三农问题。
俄罗斯:健全城镇体系,布点重大项目和科研基地
俄罗斯分为西部和东部两大地带:西部地带为俄罗斯的欧洲地区,包括中部区、北部区、伏尔加一顿河流域区、乌拉尔区;东部地带为俄罗斯的洲地区,包括西西伯利亚区、东西伯利亚区、远东区。我们认为,对俄罗斯可有两种中部划分法。其中西部地带的中部区可视为“小中部”,西部地带的乌拉尔区和东部地带的西西伯利亚区则可视为“大中部”。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对小中部、大中部的发展,对我国促进中部崛起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1.建立健全城镇体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小中部”(西部地带的中部区)是俄罗斯兴起的核心区,包括中央区、中央黑土区和伏尔加一维亚特卡3个基本经济区。其中中央区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区内地势平坦,居民中80%以上为城市人口,形成了600多个城镇聚落。区内的城镇体系在空间结构上以莫斯科为核心,其外围有众多的卫星城程序簇拥,构成了典型的都市化区域。莫斯科都市区以外,有16个中等城市形成环抱格局,从而使中央区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和最完整的城镇体系。仅从区域的外在形式看,中央区已具备了作为核心区的条件。与发达的城镇体系相联系的是区域高层次的产业职能。从俄罗斯“小中部”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是要加快城镇化步伐,确立中部核心城市,因为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城市的崛起。从湖北实际来看,就是要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构建有机的城镇体系。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中央提出“中部崛起”,主要是解决中部地区的“三农”问题,因此抓好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就可以了。其实,“三农”问题必须靠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这“三化”来解决。“中部塌陷”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缘于中部缺少“龙头”城市的带动。在中部现有城市中,武汉最具“龙头”实力,应大力培育。除了国家的重视外,武汉要与周边城市抱团发展,在湖北城镇体系和整个中部城镇体系中壮大“极核”。如果中部崛起是一局棋,武汉城市圈是一个重要的“眼”,起着纲举目张”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布点重大项目,构筑经济发展硬基础。
乌拉尔区和西西伯利亚区,属于大中部地带。“大中部”对中国的中部崛起更具借鉴意义。乌拉尔区的经济规模居俄罗斯第三位,工业产值的密度为其他经济区的3倍,工业经济在区域经济中占居主导,产值占70%,就业占40%。20世纪30~40年代,乌拉尔区作为前苏联的后方战略基地而重点开发了原料、机械设备工业,全国第一大钢铁基地就在乌拉尔,这里还有“俄罗斯重型武器库”之称。纵横俄罗斯的6条干线铁路中的4条,包括著名的西伯利亚铁路在这里交汇,从而使这里成为全国物流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西西伯利亚区则是俄罗斯“开发东方”的重点地区,俄罗斯在这里布置了鄂木斯克、秋明和新西伯利亚三大炼油中心,在托博尔斯克和托木斯克建成了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在库兹巴斯建有全国第三大钢铁基地,中、南和北西伯利亚三条铁路的建成,极大地加强了中部地区的联系。由于区域经济实力强,“大中部”的政治力量在全国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也在中部布置了一些重大项目,如长江三峡工程等。现在要在中部崛起中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武汉——广州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等工程的建设,尽快开工建设武汉至上海的沿江高速铁路,优先批准在湖北建立核电站,上马武汉地铁项目,以构筑中部起飞的硬基础。
3.建设科技高地,培育经济发展软实力。
在乌拉尔,俄罗斯部署了一大批高技术人才,作为开发东部地带的技术设备供给基地;在西西伯利亚,拥有飞机制造、精密仪器、动力机械等方面的高素质科研人员,这里是整个东部地带的科学文化中心,大名鼎鼎的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即设于此。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及武汉科技实力表现不俗。武汉为全国第三大科教中心,东湖地区为全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国家应给予大力支持湖北及武汉发挥、利用这些优势。要重点支持湖北建设一、二所世界知名、全国顶级的大学,培育中部崛起的软实力;在促进中部崛起中还要好好利用武汉的科技优势,建设科技高地和产业高地。国家应当像当年搞“两弹一星”一样,整合全国的相关智力、物力、财力,支持武汉真正打造出具有世界水平的“中国光谷”。这是整个中部崛起最具潜力的“引爆点”。
德国:大力发展内河运输,设立金融中心
1.促进内河发展,重塑中部新优势。
德国有不少世界知名度很高的运河,其中全长221公里的中部运河(又称中德运河)尤为重要,它把德国的主要河流——莱茵河、易北河、威悉河和奥得河都连接起来,形成了稠密的、四通八达的内河航运体系,通过此航道还可通航到荷兰、法国、瑞士和波兰等国。针对公路运输已十分拥挤的状况,德国政府从节省土地,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决定不再加大道路的密度,而是采取措施,让水运承担更多的运量,减轻公路的负担。政府增加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加强航道整治,提高通航能力。每年拨出大量资金,持续对内河航道进行整治和维护,建成了完善的现代化的内河航道网。其中连接德国中部与柏林工业区的内河航道建设工程,投资为50亿马克,包括建设跨越易北河的运河渡槽,修建船闸、改造升船机和拓宽航道,以及开挖中部运河至柏林工业区内200公里的内河航道。同时逐步增加莱茵河等航道水深,扩大船舶载重量,降低水运成本,使得中部公路与水路有合理的运输分工,提高了区域竞争力。
在中部崛起中,我国应当借鉴德国经验。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水运的衰落导致了武汉雄风不再。国家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内河发展,并在适当时机对长江武汉至上海段进行渠化,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只有这样才能重塑中部新的区位优势。
2.建设金融中心,壮大现代经济核心。
黑森州被称为德国的“中部之州”,坐落在德国中部莱茵-美因河平原上。作为德国第五大联邦州,黑森州是仅次于鲁尔区、与柏林相当的德国最大经济中心之一,也属欧洲最具活力的地区。位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是德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场所,德国联邦银行就设在这里。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是德国最大、世界排名第四的股票交易所,德国90%以上的股票和证券交易在这里进行。法兰克福共设有银行机构367家(其中外国机构224家),保险公司163家(其中外国保险公司45家)。目前,在法兰克福金融区工作的雇员达75000人。德国还通过努力,使欧洲中央银行总部也设于此。法兰克福因地获益匪浅,自1998年以来搬迁到法兰克福的海外银行数目增加了39%,而同期伦敦只增加了14%。
邓小平同志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由于政策上的差异,我国中部地区缺少覆盖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我们可以学习德国经验,在中部建立国家级金融中心。作为中部地区唯一超大城市的武汉,构建新的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比较成熟。这不仅在于武汉历史上就是长江流域和内地的金融中心,而且在改革开放20多年间已积累了这方面的丰富经验,更在于武汉市无论是资金分布密度、金融机构分布密度方面,还是同业拆借等方面,都已具备一些优势。把武汉建设成为华中金融中心,有利于中部、也有利于整个内地缩小与东部金融政策环境上的差距。
日本:推行专业化生产,布置国际会议和赛事
日本中部地区位于东西日本的接触带上,处于京滨与阪神两大工业地带之间,是本州岛最高最宽的区域,素有“日本屋顶”之称,其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17.9%和17%。
1.推行专业化生产,培育区域竞争力。
汽车工业是日本中部地区的支柱产业,这里集中了丰田、三菱、本田三大汽车集团的整车厂和关联企业群,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工业聚集地。日本中部地区形成众多专业化城市,如丰田汽车城,濑户陶都,尾西、一宫毛纺中心,四日市炼油、石化工业基地等。由于推行专业化生产,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版图中迅速崛起,80年代以来工业产值超过阪神工业地带,跃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京滨工业地带。
日本中部地区通过大力推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区域竞争力,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湖北省城市众多,但专业化大多不明显,趋同现象严重。除武汉市相对可以走综合发展的路子外,省其他中小城市,应该发展适宜于其条件的专业化较强的产业,甚至在全国垄断这一产业。专业性强、力避“大而全”、“小而全”是实现中部崛起的要领。
2.布置国际性会议和赛事,提高区域无形资产。
爱知县位于日本列岛的正中部,是日本第三大城市地区之一。我们知道,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我国的上海举行,而上海世博会的前一届已于今年9月25日在日本爱知县闭幕。爱知世博会使爱知一夜之间闻名世界,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爱知本为汽车产业制造重心,持续半年的世博会使其迅速成为旅游热点地区,爱知半年间共吸引2100万人次参观游览。在世博会召开前夕,国家级大工程爱知国际机场正式建启用,这是日本继东京成田机场和大阪关西机场后的第三个国际机场,也是第一个民营国际机场。实践证明,国际性会议和赛事的举办,会极大地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乘数”效应。
日本发展中部的经验值得借鉴。今后,我国如有可能应促成类似奥运会这样的顶级赛事、世博会之类的国际顶级盛会在中部召开,将类似博整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这样的重大国际论坛或区域合作组织的常设机构在武汉选址,以利于发挥培育和发挥中部龙头城市的作用,改善和提升中部地位的形象,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
巴西:迁都中部,建立经济特区
1.迁都中部地区,提高中部地区的政治地位和凝聚力。
首都对于一国经济的凝聚作用和辐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利用首都的影响力可以极大地推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1960年巴西政府正式决定迁都距离海洋1000公里的巴西利亚。40多年来,迁都不仅解决了里热内卢的过度膨胀问题,而且首都巴西利亚成为巴西国土开发由沿海向内陆推进的基地,有力地带动了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同时,定都中部地区还可以大大缩短全国各地赴京的距离,减少相应的交通费用。除了巴西外,仅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还有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坦桑尼亚、伯里兹等10多个国家将首都由沿海迁往中部地区。1997年12月,我们的邻邦哈萨克斯坦也将首都迁往其中部地区的阿斯塔纳。
我国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也可借鉴巴西等国的做法,提高中部龙头城市的政治地位。如参照西部大开发中把重庆划为直辖市,在条件成熟时将武汉恢复为直辖市,在政治上给予一定重视,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不仅能促进内地经济发展,而且可以解决中部地区“群龙无首”、互不服气的问题,有利于形成中部板块,创造崛起的良好氛围。另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来看,迁都中部也是一个重要选项。因为从人、水、土的匹配来看,北京已很不适宜,尽管目前正在进行南水北调工程,但这毕竟是一个“笨”办法(古人就有“逐水草而居”的聪明办法),并且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此,学术界曾有将首都迁往湖北汉江中游的呼声。果如此,湖北及中部的地位将会得到空前提高。湖北有水土、矿藏、粮草和人文之丰,无沙尘暴、台风、海啸和地震之虞,在战争时期又有较大纵深,确为择都之良地。
2.建立经济特区,形成增长极。
巴西政府为了推动内地的经济发展,于1972年在距离入海口1000多公里的亚马逊河港口城市玛瑙斯设立了“自由贸易区”。该区设有一个工业区和一个商业区,对投资商在法人所得税、工业产品税、商品流通税、商品进出口税、出售土地价格等方面实行特别优惠的政策。巴西政府对在其他地区的外商投资实行的是国民待遇,而对在亚马逊地区的外商投资则实行优惠待遇,以引导外资流向。主要优惠政策有:减免企业所得税、进口税和工业制成品税,以优惠价格向外国投资者出售土地。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亚马逊河流域的发展。
而在中国,经济特区都设在沿海,优惠政策也主要给了沿海。中部吸引外资的条件本来就在一定程度上逊于沿海,再加上政策“门槛”又高于沿海,致使中部地区处于极不公平的竞争条件之下。因此,在促进中部崛起中,湖北要呼吁中央有意识地在中部培育增长极,以优惠政策引导外商向中部投资,形成资金洼地,以增强中部的经济增长能力。
澳大利亚:将中部划归沿海管辖,大力扶持中部经济开发
1.将中部地区划归沿海行政区域。
澳大利亚虽然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但中部地区距离海洋的直线距离却在1000公里以上。澳大利亚人口分布极不平衡,3/4集中在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而广大中部地区人口稀少,甚至不少地方至今荒无人烟。为了保护和开发中部地区,澳大利亚将中部地区分别划归沿海各州管辖,中部地区不单设州级行政单位。因此,澳大利亚的7个州均有自己的海岸线,都是沿海地区,“中部”问题由各州自行解决。这种办法尽管我国不太可能照搬,但对我们也应有所启示:可成立联系紧密的横向经济带,如武汉与上海、重庆共建长江经济带,真正建立“横向”联系,以缩小东、中、西地区差距。
2.大力扶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中部地区经济开发和发展,通过减免税收等手段鼓励国外垄断资本向中部地区投资,已初见成效。同时,大力发展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畜牧业。广大中部地区,牧场面积辽阔,但一直以来经营粗放。政府鼓励牧民改善经营方式,努力提高载畜量,大力发展毛用羊和肉用牛。澳大利亚的“软黄金”羊毛,就有相当一部分出自这里。而养牛业是澳中部畜牧业的主要部分,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牛肉价格上扬,澳中部的养牛业发展较为迅速。澳中部的工业也在逐渐兴起,其腹心地带的艾丽斯斯普林斯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生产基地,附近地区还有金、铜、铋、铀、铅锌的生产,埃尔湖地区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基地。我国中部地区和湖北省也有一些人口密度较低的老、少、边、穷地区,国家也应积极扶持其经济发展,引导资本的流入,在扶贫资金和物资等方面,特别是项目开发上继续给予倾斜和优先安排,以利于进一步形成这些地区的自我发展机制。
(原载于《中部崛起研究与规划》第100-106页)